舆情聚焦 | 李文亮的官方调查评价是如何进行微妙表达的?

日前,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救死扶伤。上述先进个人和以他们为代表的抗疫医务工作者,值得全民抱以最大敬意。


日前,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救死扶伤。上述先进个人和以他们为代表的抗疫医务工作者,值得全民抱以最大敬意。




很多网民第一时间在数百名先进个人名单中寻找一个名字。结果很快就找到了。他们纷纷在新闻后面留言,表达着某种欣慰和祝福。




我们在看这份先进名单的时候,除了要怀抱敬意,也需要读懂这份名单。《决定》简要的说明里,蕴含着官方对于李文亮等受到网络舆情高度关注人士的官方评价。




27日凌晨,武汉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以此为标志,网络舆情达到了一个高潮,人们郁积多日的悲愤喷涌而出,成为抗疫以来一个标志性的网络舆情事件。7日下午,中央调查组就紧急赶赴武汉,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做全面调查。




对网络突发舆情事件的密切关注和紧急响应,构成了网络舆情时代官民良性互动的一个显著现象。我们不应忘记,在《南方周末》记者王瑞锋写的《刺死辱母者》新闻在网络缓慢发酵、终于在网络上掀起了全民愤怒舆情高潮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是随即于2017326日宣布派员赴山东阅卷并听取山东省检察机关汇报,正在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




我们在文章《官民舆论场紧急寻求共识》的文章结尾提到:网络舆情不外乎两种诉求:声音被听到;政府采取改善或问责的行动。中央对于网络舆情的做法,顺应了舆情发展的规律,对于突发的舆情事件,或者绝大多数网民关注的舆情,往往在第一时间进行响应,以行动告诉网民中央已经知道并且采取了行动。这会大大抚慰网民焦虑之心,也是建立政府公信力的绝佳途径。




眼下的抗疫形势,热点迭发,每日而三变。网民的注意力每天都被热点牵着走,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忘记对于李文亮医生的调查结果。这实际也是网络舆情应对的一个规律,在采取行动之后,不应忘记给网民一个交待结果,否则网民不会忘记,而会耿耿于怀。网民的记忆是最好的,网络上面的每个信息标签和每个链接,都是日后的呈堂证据。总体而言,虽然李文亮医生的调查报告没有单独给出,但是此次《决定》的简要说明,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调查报告性质的认定。我们需要细心进行解读。




《决定》指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当我们细读上述《决定》中文字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到除了是给奋不顾身的医务工作者集体的赞歌,也是对于包括李文亮在内的一批牺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正式官方评价?




李文亮被追授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对于个人和家属都是一种安慰,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更是一个终于来到的心理安抚,人们视之为一种官方正式评价,是一种温暖和正义的表达形式。所有曾在李文亮去世当日被激发的愤怒、不解和悲伤,曾经的无语凝噎,都在这一刻彻底放下了、解脱了。我们在各个平台,都能看到大量网民的留言,他们专门提到了李文亮,并对结果表达了极大的宽慰和安心。人们也看到,媒体的报道标题,也是以李文亮作为亮点进行转发的。至于调查组要不要单独给出一个调查,给出一个抚慰,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相信,网民中的这个诉求,已经不那么强烈了。




正如我们在公号的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抗疫以来的国内舆论场的重大危机洪峰已安然渡过。这除了抗疫向好形势越来越明显,网络舆情中负面的对抗性的风险情绪,已经显著平复。




这种官方态度和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没有白纸黑字的声明报告,但是双方似乎是心有灵犀、息息相通。绝大多数的网络舆情都存在一个“症结”,如果相关部门了解了并且根据民意解决了,舆情就消失了;如果没有听到舆情、或者听而不闻,症结就一直僵在那里,舆情就不会消散,就成了一个“梗”,部门工作不顺,网民也耿耿于怀。




《决定》沿循着集体主义的名义对医务工作者群体进行了表彰,文中并没有单独提到网民更为关注的李文亮的名字,追授荣誉的一批人也是以“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表达的,这本身是另外一种官民舆论融合的微妙的叙事方式。




无论如何,政府鼓励人们以官方的、合法的、正式的途径反映社情民意,实际上,各级各部门已经开辟了大量的言路通道来获得社会各界的民声民意。而网络舆情虽然也是被认可采纳的途径,但是并非是正式的途径,严格地说,网络舆情一直是以一种民间的、对抗性的色彩而存在着的,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形成了一个博弈性的挑战局面:如果直接全盘接受舆情,则意味着官方途径的失效,成为一种城下之盟式的“条约”;如果不接受舆情,甚至抵触舆情,则民意汹汹,火气太大,官员的办公桌子都摆不平。




如何化解这种两难?融合话语成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就是正式的文件报告依然是以官方话语为主,但是内容适当吸纳融合了舆情中的民意,在官方话语框架内包容了来自舆情的合理性内容,以体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收非体制的挑战性的因素,在此形式下达成官民共识和官民和解,既确保了正规渠道的尊严,也保障了舆情的合法合理诉求;既保全了面子,也充实了里子。这种双方的互动,本质上构成了一种进步的、民主的社会变革路径。中国十多年来的社会进步历程,几乎都是沿循着这样一个既对立又融合、体制和非体制博弈的方式演进的。




就是在关于李文亮医生的评价中,我们理解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之道。




本文作者:燕志华 博士


文章来源:公众号“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文章转载已得到作者授权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zxl@boryou.com      zcb@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45-17:45,节假日休息

QR coce